鋼結構在國內為何不如鋼筋水泥普及?常州鋼結構回收來告訴你
每當我國要修建什么建筑的時候都是使用鋼筋混凝土來制造,很少使用鋼結構材料,今天常州鋼結構回收就來跟大家說說:
第一,成本問題:鋼結構用鋼量相比鋼筋混凝土結構高不少,加之國內人工成本相比歐美國家低不少,因此鋼結構場外生產場內吊裝,工期快省人工的優點并未在國內項目得到體現。我手邊并沒有現成的中美兩國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造價對比,但兩者差異還是很明顯的。
第二,市場的轉型需要時間:大家都知道國內市場那么大,從事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、施工、監理、裝修的單位企業那么多,并沒有特別大的轉型需求讓它們跳出熟悉的工作區,去從事相對陌生的鋼結構設計與施工。
一個東西做熟了,做多了,自然而然就想一直沿用,對于甲方如此,設計院是如此(設計模板),施工也是如此(相關經驗,人員,大型機械與器材)。誰都知道鋼結構是未來方向,但轉型意味著時間成本,人員培養成本,轉型初期的生產效率下降的危機等等,在沒有必要的轉型動力的情況下,誰都不想邁出第一步。
第三,地域差別:我國很多地方都是地震多發區,比例比歐美高出不少(美國貌似除了加州就沒有了吧),鋼結構的自震周期長,結構剛性差,抗震性能相對來說不如鋼砼結構。
從這一點上來說,國內不選擇鋼結構也是有道理的。
第四,環境及環保需求:國外項目大多采用鋼結構,有一部分原因是現場施工周期短,噪音小,污染小,后期拆裝或者材料回收方便,不浪費。
想一想鋼砼結構施工現場,振搗混凝土的噪音,鋪設鋼筋網時拋扔鋼筋碰撞的噪聲,粉狀原材料一陣風吹過的塵土飛揚(當然現在強制使用工業混凝土后好轉不少),后期如果拆除,除了小部分材料可以進行回收,剩余的混凝土棄塊帶來的巨大污染與浪費。并不是說國內不重視環保,而是國外的確比我們走的先,做的好,我們也要迎頭趕上。
第五,消費者的心理差別:很多消費者評價房子好壞,依然停留在“看墻的厚度,敲擊時結不結實,用力跺腳樓板會不會晃,隔不隔音,墻上能不能掛個壁櫥”等等標準上,混凝土結構房屋正好契合了這些標準,但鋼結構自重低,延性大,使用輕質隔墻導致隔音隔熱防潮效果差,暫時不會被中國消費者接受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,了解更多信息點擊常州鋼結構回收
- 上一條沒有了
- 下一條鋼結構發展的一些要素你了解多少?